种子生产学课程教学大纲

发布者:石书兵发布时间:2020-04-20浏览次数:646

一、基本概况

课程名称:种子生产学(seedProduction)

课程代码:231010047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时/学分:42/2.5(其中理论42学时,实验0学时)

需预修课程:植物遗传学、育种学、种子学

适用专业:适用种子科学与工程、农学专业的本科教学

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讲解农作物原种种子和良种种子生产的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针对常规品种种子生产、杂交品种种子生产以及无性系种子苗木生产,摸索不同种类种子的最佳生产方法和技术,通过种子质量控制,提高种子的产量和质量,使生产出的种子生活力和活力保持在尽可能高的水平。为农业生产提供高质量的种子,为种子经营提供物质基础。

二、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达到以下要求:

1.理论、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种子生产的基本理论,以及掌握种子生产的方法与技术,充分认识种子与种子质量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掌握不同类型品种的种子生产的原理和技术,以便适应今后的农技推广、种子、农村规划等方面的工作。

2.能力目标:种子生产是实现优良品种价值和栽培技术效果的重要环节。对于全面掌握作物科学知识具有不可缺少的作用。培养学生学会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和现代技术手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入理解并掌握农作物种子生产的理论与实践体系。结合实习环节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备结合生产实际开展作物种子生产工作的能力。

3.达成目标:本课程对应农学专业和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毕业要求的要求23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后,能科学合理地制订种子生产计划,避免发生种子生产事故和纠纷;生产上出现种子事故时,能够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并提出科学的处理方案和措施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绪论 (讲课2学时;实验0学时)

教学内容:

1.种子生产的概念和意义;

2.种子生产的内容和任务,包括新品种的普及更换和已退化推广品种种子的更新;种子生产主要生产原种种子和良种种子,包括常规品种原种生产和良种生产,杂种品种亲本原种生产和杂种一代良种生产

3.品种和种子的概念

4.种子生产体系的发展。

教学要求:

1.了解种子生产的意义及任务,种子生产的特点;

2.掌握种子、品种、良种的概念及其区别;

3.熟练掌握种子生产的分类。

本章重点、难点:重点掌握种子生产的基本概念及农业生产上的作用。

第一章 种子生产的基本理论(讲课6学时;实验0学时)

教学内容:

1.植物繁殖方式与遗传特点;

2.纯系学说及其与种子生产的关系:纯系学说的内容,纯系学说的意义;

3.品种群体稳定与变化的遗传原理:群体的基因型频率与基因频率,随机交配群体的遗传平衡;

4.杂种优势利用及其种子生产的关系。

教学要求:

1.理解各种繁殖方式作物由其遗传特点;

2.掌握纯系的基本概念、意义;

3.理解遗传变异和环境变异以及如何鉴定遗传变异和环境变异;

4.理解品种群体稳定与变化的遗传实质;

5.掌握杂种优势的概念,理解杂种优势在种子生产中的应用;

6.掌握种子生产过程中选择的标准,掌握种子生产过程中选择单株的标准和方法。

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各种繁殖方式作物由其遗传特点所决定的群体遗传组成,遗传变异和环境变异品种,群体稳定与变化的遗传实质。

难点:是对无融合生殖各种类型的识别以及利用无融合生殖进行杂种优势固定的路径。要求学生理解自花授粉作物、异花授粉作物和常异花授粉作物的遗传特点和群体的遗传组成;掌握三种授粉方式作物的开花习性和天然异交率的测定方法。

第二章 植物新品种审定和品种保护 (讲课4学时;实验0学时)

教学内容:

1.新品种审定和登记;

2.作物品种区域试验与生产试验;

3.植物新品种保护;

4.国外农作物品种登记和管理。

教学要求:

1.掌握品种审定的意义与任务,品种审定与登记管理;

2.理解品种区域试验的组织体系,品种区域试验的任务,品种区域试验的方法;

3.了解我国区域试验的组织体系、区域试验的5大任务,以及生产试验和栽培试验的目的和做法;

4.了解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体系以及品种保护和品种审定的区别;

5.要求学生了解植物新品种保护的意义、有关概念;

6.理解国外农作物品种登记和管理制度及其与我国品种管理制度的差别。

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品种审定和登记的程序,品种区域试验的试验设计和田间布置,了解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体系以及品种保护和品种审定的区别。

难点:掌握品种区域试验的试验设计和田间布置方法,国外农作物品种登记和管理的制度,生产试验和栽培试验的目的和做法,区试资料的统计方法和对品种的评价。

第三章 种子生产基本方法 (讲课6学时;实验0学时)

教学内容:

1.种子级别的分类;

2.常规品种种子生产;

3.杂种品种种子生产;

4.无性系种子种苗生产;

5.加速种子生产。

教学要求:

1.掌握不同国家种子级别的分类;

2.掌握常规品种原种生产的四种方法:保纯繁殖法,循环选择繁殖法,株系循环繁殖法,自交混繁法;

3.掌握杂交制种技术;

4.理解无性系品种原种种子生产;利用组织培养大量无性系繁殖;

5.了解杂交品种亲本原种生产方法,生产杂种种子的基本条件。

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不同国家种子级别的分类及其各国种子级别之间的对应关系,掌握常规品种原种生产的四种方法,掌握杂交品种三系亲本原种生产和自交系的原种生产方法。

难点:难点是循环选择繁殖法和自交混繁法,常规品种良种生产的一级种子田繁殖制度和二级种子田繁殖制度的含义和做法。

第四章种子生产基地建设(讲课2学时;实验0学时)

教学内容:

1.种子生产基地建设的原则与条件;

2.种子生产基地建设的程序与内容;

3.种子生产基地的管理。

教学要求:

1.掌握中生产基地布局与建设的原则

2.理解种子生产基地建设的程序与内容

3.了解种子生产基地的管理。

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种子生产基地建设的原则,种子生产基地的必要条件。

难点:种子生产基地的技术和质量管理。

第五章 种子生产的质量控制 (讲课4学时;实验0学时)

教学内容:

1.种子质量标准化

2.种子质量检验

3.种子认证;

4.品种混杂退化及其控制。

教学要求:

1.掌握种子质量分级标准;

2.理解种子检验构成指标;

3.掌握品种混杂退化原因;

4.理解种子认证的概念;

5.掌握提高种子质量的措施。

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种子质量的标准,种子质量的检验。

难点:品种混杂退化原因及其防杂保纯措施。

第六章自花授粉作物种子生产 (讲课8学时;实验0学时)

教学内容:

1.水稻种子生产技术;

2.小麦种子生产技术;

3.大豆种子生产技术。

教学要求:

1.掌握水稻常规品种原种生产的株系循环法,水稻三系亲本原种生产的三系七圃法,水稻三系法和两系法制种关键技术;

2.掌握小麦和大豆原种生产和良种生产技术;

3.理解常规品种良种生产的一级种子田繁殖制度和二级种子田繁殖制度的含义和做法;了解小麦杂种种子生产的方法。

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要求学生掌握株系循环法、三系法杂种水稻制种技术,小麦常规品种原种生产的四种方法。

难点:三系法制种中花期预测和调节技术,株系循环繁殖法和化学杀雄法制种技术,三系法和两系法制种技术。

第七章 异花授粉作物种子生产 (讲课6学时;实验0学时)

教学内容:

1.玉米种子生产技术;

2.油菜种子生产技术。

教学要求:

1.掌握玉米自交系原种生产技术;

2.掌握玉米单交种制种技术;

3.掌握玉米自交系原种生产中穗行半分法和测交法的程序;

4.理解玉米自交系原种生产5种方法的本质区别;

5.了解玉米、油菜的开花生物学特性,玉米自交系原种生产各种方法的原理,油菜自交不亲和系原种生产的原理。

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玉米自交系原种生产技术,玉米单交种制种技术。要求学生掌握穗行半分法、测交法原种生产技术;人工去雄单交种制种技术;油菜两用系繁殖技术。

难点:玉米单交种制种技术,油菜自交不亲和系繁殖技术,油菜杂交种制种技术。

第八章 常异花授粉作物种子生产 (讲课4学时,实验0学时)

教学内容:

1.棉花种子生产技术;

2.高粱种子生产技术。

教学要求:

1.了解棉花和高粱的开花生物学特性,棉花自交混繁法原种生产的遗传原理,高粱杂交种亲本防杂保纯的原理;

2.理解棉花自交混繁法与三年三圃制原种生产方法的本质区别;高粱杂交种亲本原种生产的必要性和措施;

3.掌握棉花自交混繁法原种生产的原理和程序以及与三圃制的本质差异;棉花人工去雄制种的关键技术;高粱杂交种制种技术。

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棉花常规品种自交混繁法原种生产技术和杂交制种中去杂去劣的要点;高粱杂交制种技术要点。

难点:棉花人工去雄制种技术;高粱杂交种亲本原种生产技术。

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本课程的考核成绩将由平时成绩(考勤、课堂作业)、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40%、期末考试成绩占60%; 课堂作业为让学生按照课程的内容,五人一组,任选某一个作物,作物的简介及生产技术做一个PPT,讲解5-10分钟,考察学生本课程讲解的核心内容的掌握情况。期末考试采用开卷考试。

五、教材及参考书目

教材:《种子生产学》,胡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年,标准书号:ISBN 978-7-109-14106-3

参考书目:

1.《种子学》,颜启传等编著,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年,标准书号: ISBN 7-109-06674-6

2.《种子生产原理和方法》,杜鸣銮等编著,农业出版社,1993年,标准书号:ISBN 7-109-02456-3/S.1589

3.《种子生产学》,王建华、张春庆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标准书号:ISBN 7-04-0177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