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农大人·我们都是追梦人】三尺讲台育桃李 万亩良田绘青春——记农学院副院长陈全家教授

发布者:石书兵发布时间:2019-06-04浏览次数:370

 在三尺讲台上,他和蔼可亲、循循善诱,引导学生们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学习专业知识,为基层培育了一大批优秀农业科技人才;在万亩棉田中,他不畏酷暑,数十年如一日,带着学生观察、取样、实验,选育出了多个高产优质的棉花新品种,为新疆棉花生产书写了丰厚的篇章;在南疆基层一线,他聚焦脱贫攻坚,为基层群众普及农业技术知识,带领农民脱贫致富……他就是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副院长陈全家教授。

  陈全家,农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作物遗传育种专业,天山英才二层次,2015年度自治区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工程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兼任新疆棉花学会常务理事会理事、新疆农学会理事、中国棉花学会天然彩色棉花专业委员会委员。



源于兴趣持之以恒

  当代科学家杨振宁先生曾说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兴趣,很多人在自己喜欢的研究领域不辞辛苦、潜心钻研,获得了骄人业绩。陈全家正是因为对农业的热爱,对棉花育种的浓厚兴趣才奋斗求索,一步步在科研的征途中创下了累累硕果。

  新疆是我国棉花的主产区。一望无际的棉田,纯白耀眼的朵朵棉花,给很多兵团孩子留下了难忘的记忆。陈全家的中学时代在呼图壁县芳草湖镇度过的,和新疆大部分的农村家庭的孩子一样,每逢周末和假期,他都会跟着父母在棉田里干农活,繁密的棉田在陈全家的脑海中印象深刻,他对棉花的兴趣也就在那时萌了芽。

 

1991年9月,陈全家考取了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选择了自己熟悉的农学专业,此时正值我国大力发展农业,农业科研突飞猛进的时期,国家农业技术的兴起激发了他对农业科研的兴趣,更是让他认识到要想在农业领域做出更多成绩,必须要学习更多的农业科技知识。2001年,陈全家继续攻读农学硕士研究生,期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跟随郭三堆研究员开展“棉花腺苷酸核糖基化作用因子1基因(arf1)的克隆及其启动子的功能鉴定”的研究,从此正式步入科研的道路。

克服挫折迎难求新

  科研的道路没有一帆风顺,成功的背后总是反复的失败和不断的坚持。从事科研之初,陈全家立足新疆棉花生产实际,立志培育和改良棉花品种,这是一个缓慢而又艰辛的过程,培育一个优良品种,往往需要几年的时间。起初,由陈全家参与培育的新陆中13、15、19三个品种品质优良产量高,其中新陆中15在南疆得到推广,新陆中13、19没有得到大面积推广。

  推广失败的挫折并未动摇陈全家一心培育优良品种的初心,他在失败中总结经验和反思,摒除旧的育种理念,顺应当地经济发展需要,到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跟郭三堆研究员学习新的育种方法。经过多年的潜心学习和实践,他在棉花高产、优质、抗逆新品种选育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002年,他开始从事棉花组配杂交,经过15年的精心选育,选育完成了高产、优质、抗逆棉花新品种新农大棉1号、新农大棉4号、新棉144,该品种熟性适中,纤维品质优良,主要品质指标间匹配性好,长势稳健,易于管理,产量性状稳定,高产稳产,种植风险小,已成功推广40多万亩。此外,他还在棉花转基因研究中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建立了海岛棉、陆地棉农杆菌介导转基因的高效转化技术体系。2012年,由他研究设计的“农杆菌介导转化海岛棉的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

  从事棉花育种工作以来,陈全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课题2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1项、自治区重点研发任务专项项目1项、自治区科技厅高技术发展项目1项和自治区教育厅高校科研计划1项;获得新疆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



  三尺讲台培育农业英才

  对于一个从事农业的高校科研工作者,田地便是讲台,而三尺讲台也便是播撒知识的田地。陈全家在精心科研的同时,重视对农业人才培养,培育一个新品种种子需要几年的时间,而培育一个优秀的农业人才却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在教学的过程中,陈全家非常重视课堂教育,每一节课都要认真备课,即使是教了好几年的熟悉课程,也会不断修改课件,将最新的科研成果融入到课件中,让学生们掌握专业领域的最新动态。同时,他更注重课堂上的互动,以提问和学生相互的讨论的方式,使课堂气氛活跃又生动,深受学生的喜爱。近年来,他先后讲授《良种繁育技术》《作物育种学》《遗传学》《作物育种学各论》《高级作物育种学》《作物学研究进展》等10余门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

用心用情播撒民族团结的种子

  在新疆出生的陈全家,对民族团结有着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他和学生们交友交心,和南疆农户结亲戚,结一户亲戚,多一份温暖,交一个朋友,多一份牵挂。他曾说,与村民认亲结亲时,不只是互相介绍,互留电话,互换礼物,而是发自内心地把他们当朋友、当亲人,把他们地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想他们所想,急他们所急,谋他们所需。

  在校内,他积极参加“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不仅关心学生学习情况,更多的是关心学生在学校中的全面发展。学生们常说,“和陈老师在一起时,很温暖,他关心的都是我们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事情,我们进步时,老师会更加鼓励我们,有什么难处时,老师都会尽力帮助我们,他是我们的老师,但我们会像朋友一样敞开心扉,分享美好大学生活的点点滴滴”。 

  在南疆,他积极参加“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每每到亲戚家,陈全家不仅是带着热情和问候,更多的是用自己的专业所长,解决他们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帮助他们尽快改善生活,提高生活水平。2017年3月31日,陈全家在探亲途中得知阿布迪热依木·吐尼亚孜、阿布迪卡迪尔·木萨两户贫困户的情况,立即从新疆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调来了最适合当地种植的长绒棉新品种送给他们种植,并在后续探亲过程中,向亲戚们普及棉花栽培知识。2017年底,阿布迪卡迪尔·木萨家12亩棉花地比去年增产了1吨左右,每公斤卖到9.3元,家庭年收入增加了9300元;阿布迪热依木·吐尼亚孜来家8亩棉花地,比去年收成多收0.8吨,每公斤卖到9.1元,年家庭收入增加了7200多元。他认为做好民族团结工作,就是要带领亲戚脱贫致富过上好日子,让各族群众深切地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与厚爱,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让各族群众坚定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