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大学毕业生即将走出校门。近些年来,一些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面对就业后环境的变化,产生较大的心理落差,从而引发了一系列心理问题。因此,在大学生临近毕业的时候,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状态,是各个高校不能回避、必须担当的重要课题。
一些毕业生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 单位没有提供 宿舍,自己必须拿着微薄的工资去租房子,除去房租工资已所剩无几;父母多年辛苦培养,好不容易工作了,总想多给他们回报,无奈实在囊中羞涩;有的人因为实际工作状况与自己大学时的理想相去甚远,往日的满怀豪情渐渐丧失,意志变得消沉;离开了校园的集体环境,独自在陌生的环境里打拼,感到孤独无助;工作压力大,难以适应新的工作,等等。这样的一个群体,是建设现代化伟大事业的新军,如果他们的心理和精神承受着一定的压力,他们稚嫩的双肩承受不住艰难的重任,这无论对于他们个人的成长还是整个社会而言,都是极为不利的。高校毕业生需要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怀和关注,使他们能获得良好的心理准备,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从而能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努力工作。
学校应该未雨绸缪,在学生毕业前要认真做好健康心理教育,让他们尽可能地抛去不切实际的幻想,同时要把毕业后有可能遇到的各种工作与心理问题也告知他们,使他们做好心理准备。学校并不是把所有的学生都送出校门就算尽到了责任,让所有的学生步入工作岗位后都有一个良好的、积极进取的心态,这是每个高校都应当尽到的重要职责。
用人单位应该本着关心、爱护人才的态度,尽量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各种实际问题,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用实际行动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同时,望子成龙的家长也不要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要倾听他们的心声,给他们正确的引导,鼓励他们充满信心地完成从学校到社会的角色转换,
大学毕业生的心理调试归根到底还是要靠自己。毕业生要增强自己面对挫折的能力和应对压力的能力。对单位里新的人际关系和工作压力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当发现自己在学校里形成的一些信念与现实生活不符时,要有自我调整的能力。要增强自己应对失败、孤独的决心,相信自己的未来。一些学生在学校里觉得自己是天之骄子,自我评价很高,到工作中遇到挫折可能又会认为自己是最没用的人,对自己全盘否定,这都是不健康的情绪。应该认识到,保持积极、平和的心态,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基础;坚持和努力奋斗,是一个毕业生走出校门后应当着力培养的基本素质。
以人为本是实实在在的,需要我们通过无数具体行动来落实。年轻人是社会的希望,同时也需要得到全社会的关怀和鼓励。让我们共同珍惜青春的年华,为创造一个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