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概况
课程名称:植保概论(Outline of plant protection)
课程代码:131030153
课程类别:拓展教育
学时/学分:34/2(其中理论34学时,实验0学时)
需预修课程:植物学、农学概论
适用专业:生物技术专业的本科教学
课程简介
植物保护概论是一门综合性多学科的课程,其内容包括:植物病害、植物虫害、农田杂草、农业鼠害、农业有害生物的发生规律及预测预报、农业有害生物的防治技术与策略等方面。本课程以理论教学、验证性实验和自学结合进行。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了解和基本掌握害虫综合治理的哲学思想、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对策。
二、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达到以下要求:
1.理论、知识目标:掌握农业有害生物的的基本理论,掌握病虫草鼠害种类和基本识别特征。
2.能力目标:认识植物保护在农业高产、稳产、优质栽培中的重要作用和有害生物治理的理论体系,能用经济学观点、生态学观点、环保观点分析每一项综防措施。
3.达成目标:本课程要求生物技术专业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了解植物病害、植物虫害、农田杂草、农业鼠害、农业有害生物的发生规律及预测预报、农业有害生物的防治技术与策略等内容,对应于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第2条要求毕业生具有扎实的理学基础知识,掌握必备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以及第4条能够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对本专业相关领域复杂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并提出相应对策或解决方案。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一部分虫害
第一章绪论(讲课2学时;实验0学时)
教学内容:
1.课程介绍(研究内容,对象,特点,学习方法);
2.植物保护的基本概念;
3.植物保护学的发展历史与分支学科;
4.昆虫在动物界的地位及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要求:
了解植保概论课程的性质和地位,以及本课程的特点、内容及任务,掌握植物保护学中常用的基本概念,理解昆虫在动物界中的地位。
本章重点、难点:植物保护学的概念及研究内容;昆虫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第二章昆虫的外部形态(讲课6学时;实验0学时)
教学内容:
1.昆虫体躯的一般构造;
2.昆虫的头部;
3.昆虫的胸部;
4.昆虫的腹部;
5.昆虫的体壁。
教学要求:
掌握昆虫与节肢动物门其它纲的区别,昆虫体躯的体向,分节与分段,分节方式,各体段的附肢及其功能。了解体躯特征及其附肢功能和应用。
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昆虫体躯的体向、分节与分段,功能的分化,昆虫附肢的定义,昆虫体躯上的附肢。
难点:昆虫体躯的体向、分节与分段,功能的分化。
第三章昆虫的生物学(讲课4学时;实验0学时)
教学内容:
1.昆虫的生殖方式;
2.昆虫的个体发育;
3.昆虫的生活史;
4.昆虫的主要习性。
教学要求:
1.了解昆虫的生殖方法与其对环境的适应关系;
2.了解昆虫个体发育过程,世代、年生活史、世代重叠、化性、休眠和滞育等概念;
3.掌握昆虫的昼夜活动的节律、食性、趋性、群集、扩散、迁飞、拟态和保护色等。
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变态类型、幼虫类型、蛹类型、成虫特点。昆虫生活史,休眠与滞育。昆虫的食性、趋性、拟态和保护色。
难点:理解胚胎发育的基本过程;变态类型的区分,幼虫的区分。
第四章农业上重要的害虫种类(讲课4学时;实验0学时)
教学内容:
1.昆虫分类的意义及原理;
2.农业上重要的目科简介。
教学要求:
1.了解昆虫分类的主要特征及昆虫分类研究的意义;
2.理解昆虫分类的特征;
3.掌握农业有关的主要目的特征。
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昆虫纲的分目系统发展历史和和最新进展;农业有关的主要目。
难点:农业有关的主要目昆虫分类检索表的制作及应用。
第五章害虫综合防治策略与治理(讲课2学时;实验0学时)
教学内容:
1.植物检疫;
2.农业防治法;
3.生物防治法;
4.物理机械防治法;
5.化学防治法;
6.害虫的综合治理。
教学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害虫防治的主要方法,并掌握各个方法的特点和优缺点。理解害虫综合治理的原理。
本章重点、难点: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机械防治、化学防治的特点及基本内容;害虫综合治理的基本内涵和主要观点的理解及害虫综合治理方案的设计原则。
第二部分病害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植物病害的定义
主要内容:介绍植物病害概念,病的本质,病害与伤害、病害与病态的区别,病害发生的原因。
第二节 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
主要内容: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的概念,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的区分,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的联系,侵染性病害的病原,常见的非侵染性病害,植物病原物鉴定法则。
第三节 植物病害症状类型
主要内容:症状、病状、病征的概念,病状和病征区别,病状的类型,病征的类型。
1.掌握植物病害的定义;
2.了解两类植物病害的区别及其特点;
3.了解植物病害与虫害、机械伤、鼠害的区别;
4.了解影响植物病害消长的各种因素;
5.认识植物病害的症状类型。
重点:病害的准确理解,病三角的关系,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的区分。
难点:各种症状的类型并利用植物病害的症状诊断病害。
第二章 植物病原物(理论6学时,实验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植物病原真菌
(1)认识真菌的营养体、营养体变态及繁殖体形态
(2)掌握植物病原菌五个亚门的分类依据和基本特征
(3)掌握各亚门主要属的特征及其所致病害特点
鞭毛菌亚门:疫霉属(马铃薯晚疫病菌)、霜霉属(十字花科蔬菜霜霉病菌)、假霜霉属(瓜类霜霉病菌)、霜疫霉属(荔枝霜疫霉病菌)
接合菌亚门:匐枝根霉(甘薯软腐病)
子囊菌亚门:砖格小球壳属(花生斑枯病菌)、长喙壳属(甘薯黑斑病菌)、核盘菌属(莴苣菌核病菌)
担子菌亚门:黑粉菌(甘蔗黑穗病)、单胞锈菌属(豇豆锈病菌)、柄锈菌属(花生锈病菌)
半知菌亚门:丝核菌属(稻纹枯病菌)、尾孢属(花生黑斑病菌)、镰刀菌属(稻徒长病菌)粉孢属(瓜类白粉病菌)、炭疽菌属(柑桔炭疽病菌和花生炭疽病菌)
第二节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1)了解植物病原细菌的一般性状、分类及主要属引致病害的特点
(2)掌握植物细菌病害的简易鉴别法和防治方法
(3)认识类菌原体和细菌引致植物病害的症状特点。
第三节 植物病原病毒
植物病毒病的症状及诊断方法
第四节植物病原线虫
(1)植物线虫形态
(2)植物线虫为害症状
第五节寄生性种子植物
菟丝子和桑寄生的形态和寄生方式
教学要求:
1.掌握植物病原真菌的一般形态;
2.认识重要病原真菌的形态特征;
3.了解病原原核生物的一般性状以及致病特点;
4.了解病原病毒的一般性状以及致病特点;
5.了解病原线虫的一般性状以及致病特点;
6.了解寄生性种子植物的一般性状以及致病特点。
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植物细菌病害的症状和掌握植物细菌病害的简易诊断法,认识植物线虫的形态及为害状。
难点:各病原菌属的特征,认识植物病毒病的各种常见症状类型及其与一些生理病害的区别方法。
第三章 病原物的侵染过程和病害循环(理论2学时,实验0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病原物的侵染过程
(1)病原物的侵染过程的四个时期;侵入前期、侵入期、潜育期、发病期的划分
(2)病原物的侵入途径;直接侵入、自然孔口侵入、伤口侵入
第二节病害循环
(1)病害循环的过程
(2)越冬越夏的场所
(3)病原物的传播途径
教学要求:
1.植物病害的病程及其各阶段对防治措施制定的指导意义;
2.植物病害的侵染循环及其各阶段对防治措施制定的指导意义。
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病原物的侵染过程和病原物的侵入途径,病害循环、病原物越冬越夏的场所和传播途径。
难点:了解病害的病程并据此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第四章 植物病害的防治(理论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植物检疫
(1)植物检疫的概念
(2)植物检疫的任务
第二节农业防治
(1)农业防治的主要措施
(2)农业防治的优缺点
第三节抗病育种
(1)抗病品种的选育途径
(2)抗病育种的优缺点
第四节生物防治
(1)原理生物防治
(2)有益微生物的运用
(3)生物防治的优缺点
第五节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以及常用的方法
第六节化学防治
(1)化学防治的原理
(2)化学防治的优缺点
(3)化学农药施用方法
(4)常用的农药种类介绍
(5)化学农药的合理使用
教学要求:
1.植物病害防治的原理和方法;
2.常用杀菌剂的性能、防治对象及使用方法。
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植物检疫及其任务,农业防治的主要措施的运用,抗病育种的运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的运用。
难点:植物检疫在病害防治中的作用,在病害防治中如何运用各种农业防治措施,明确植物化学防治的原理及和常用杀菌剂的性能及防治对策。
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本课程的成绩将由考勤、平时成绩和期末考核成绩三部分组成,其中考勤20%,平时成绩占20%、考核成绩占60%。
五、教材及参考书目
教材:《植物保护学通论》,韩召军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标准书号:ISBN 9787040355222。
参考书目:
1.《普通昆虫学》,许再福主编,科学出版社,2009 年,标准书号:ISBN 9787030258670
2.《普通昆虫学》第二版,牟吉元等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年,标准书号:ISBN 9787109152076。
3.《普通昆虫学》第二版,雷朝亮、荣秀兰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年,标准书号:ISBN 9787109156609。
4.《普通植物病理学》,谢联辉主编,农业出版社出版,2006年,标准书号:ISBN 9787030176561;
5.《农业植物病理学》,陈利锋、徐敬友主编,农业出版社出版,2011年,标准书号:ISBN 9787109113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