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顾爱星、女、教授、博士生导师、植物病理专业、594903711@qq.com、0991-8762263
【个人简历】:
1991.09-1995.06,本科毕业于新疆农业大学农学专业(农学学士);
1995.07-1996.08,新疆昌吉市农业委员会工作;
1996.09-1999.06,研究生毕业于新疆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农学硕士);
1999.07-2002.02,新疆农业科学院核技术生物技术研究所工作;
2002.03-至今,新疆农业大学工作(期间2008.09-2009.09, 作为访问学者在美国德州A&M U学习和工作;2010.09-2013.06,博士研究生毕业于新疆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2012.09-2012.12,作为访问学者在南京农业大学学习和工作)。
2022年入选自治区现代化农业产业技术棉花体系岗位专家。
2024年入选新疆农业农村厅自治区“天山英才”培养计划-“三农”骨干人才-现代农牧业发展高层次人才项目。
长期从事棉花病害、棉花抗性育种、抗病虫分子克隆和微生物资源方面的研究工作。在棉花黄萎病菌鉴定、棉花真菌病害防治、棉花新材料创制、抗病基因遗传研究,转基因小麦的分子检测,转基因Bt药效、安全性评价,抗虫微生物分子克隆,微生物生态等方面取得了一些研究进展。
【课程】:
本科生课程:普通微生物学、农业微生物学
研究生课程:分子植物病理学
【科研项目】:
[1]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鹰嘴豆α-淀粉酶抑制剂酶学特性及合成的分子调控机制”(项目编号:30960206),2010-2012年,经费27万元。
[2] 主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术厅高新技术“棉花对黄萎病抗性常规及分子标记技术评价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01111117),2011年-2014年,经费40万元,已验收。
[3] 主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术厅科技援疆计划项目“棉花抗逆抗病性状关键基因高通量分子鉴定和优异种质创制与利用”(项目编号:2021E02003),2021.01.01-2023.12.31, 经费80万元,结题。
[4] 主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术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棉花枯萎病菌对海岛棉的侵染机制及互作的探究”(项目编号:2022D01A188),2023.01-2026.01,经费10万元,在研。
[5] 主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农村厅自治区“天山英才”培养计划-“三农”骨干人才-现代农牧业发展高层次人才项目“棉花主要病虫害绿色高效防控技术研发应用”(项目编号:2023SNGGGCC016),2024.01-2026.12,经费36万元,在研。
[6]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农村厅新疆棉花产业技术体系“病虫害防治”岗位专家(体系编号:XJARS-3),2023.01-2026.12年,经费100万元,在研。
[7] 主持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新疆棉花黄萎病菌的致病力鉴定及时空表达”(项目编号:CB2014A05),2014-2015年,经费5万元,已验收。
[8] 主持国家“863”项目子题“转基因Bt工程菌防治马铃薯甲虫”子题“苏云金芽孢杆菌田间试验”(项目编号:2001AA214011),2003-2005年,经费3万元,已验收。
[9]主持新疆农业大学校前期课题“Bt(苏云金芽孢杆菌)的筛选和鉴定”,2006-2008年,经费2万元,已验收。
[10]获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社厅“优秀博士后业务、生活补助经费普通资助人员”,2016-2017年,经费3万元。
[11]参加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点专项(项目编号:2018ZX0800501B)“西北干旱区转基因耐旱耐盐碱棉花新品种培育”子课题1(项目编号:2018ZX0800501B-001),2018.01-2019.12,经费79万元,已验收。
[12]参加中国农业大学—新疆农业大学科研合作基金项目“新疆地区棉花黑斑病病原链格孢菌种群结构研究”(新疆农业大学方面的负责人),2017.01-2018.12,经费20万元,已验收。
[13]参加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小麦等作物功能基因组研究与应用”课题6:棉花品质、抗逆等重要性状的功能基因组与调控网络(项目批准号:2016YFD0101006)子任务“棉花抗病分子机制研究”,起止年月:2016.07-2020.12,经费55万元,已验收。
[14]参加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海岛棉抗枯萎病基因 Fw3 的精细定位”(项目编号:2016D10B022),2017.01-2019.12,经费5万元,已验收。
[15]参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委员会重点项目“花药培养与常规技术相结合培育优质小麦新品种”,1998-2000年,经费10万元,已验收。
[16]参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术厅高新技术“棉花枯、黄萎病抗病分子品种(系)创制” (项目编号:200810101),2008年-2011年,已验收。
[17]参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棉花抗黄萎病育种方法的研究”(项目编号:XJEDU2007I15),2009年-2010年,已验收。
[18]参加国家转基因重大专项“转基因长绒棉新品种培育”(项目编号:2008ZX08005-005-4),2008年-2011年,已验收。
[19]参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术厅重大专项“高产优质抗逆类型棉花新品种选育”(项目编号:2007331-4)。2007年-2009年,已验收。
【教研项目】:
[1] 主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项目“自治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案例库建设研究”(项目编号:XJ2022GY16),经费2万元,2022.04-2024.04,结题。
[2] 主持新疆农业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分子植物病理学”(项目编号:xjaukcsz-yjs-2021001),经费1万元,2021.06-2023.06,已验收,优秀。
[3] 主持新疆农业大学教研教改项目(课程思政专项)“农业微生物学”,经费0.1万元,2018.06-2018.07,已验收。
[4] 主持研究生教研项目-培养模式“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领域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经费0.3万元,2017.06-2019.05。
[5] 主持校级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改革研究项目“农学院实验中心文化建设”,经费2万元,2016.01-2016.12,已结题。
[6] 主持校级教研教改项目“微生物学”,经费0.1万元,2014.01-2014.12,优秀,已结题。
[7] 主持校级教研教改项目“校企紧密合作协同提高种科专业人才实践能力的模式创新”,经费 1万元,2016.01-2017.12,已结题。
[8] 主持新疆农业大学校级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项目“民族大学生先进典型的榜样示范作用”(项目编号:SZ080114),2008年-2009年,经费0.1万元,已验收。
[9] 主持新疆农业大学校级实践教学建设课题“农业微生物制品的质量检测”,2005年,经费0.1万元,已验收。
[10] 参加新疆农业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2021.06-2023.6,已验收,优秀。
[11] 参加新疆农业大学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实践项目“培养具有胡杨精神“图志班”卓越人才模式的实施,2019.01-2021.12,已验收。
[12] 参加校级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改革研究项目“农业工程楼实验文化建设”,经费,2016.01-2016.12,已结题。
[13] 参加校级教研教改项目“农学院网上课程中心平台建设”,经费1万元,2017.01-2017.12,已结题。
[14] 参加校级大型仪器设备新功能开发项目“实时荧光定量PCR仪在植物病害研究中的应用”,经费,2016.01-2016.12,已结题。
【学术论文】:
[1] 苏飞鸿,柳自清,何丹,等.不同海岛棉品系枯萎病抗性鉴定及其根系分泌物对棉花枯萎病菌生长的影响[J].中国棉花,2024,51(08):32-38.
[2] Liu, Baojun, Wanli Han, Jianyu Bai, Yu Yu, Xuwen Wang, Yanying Qu, and Aixing Gu(通讯作者). InDel variations and gene expression analysis related to Fusarium wilt resistance in Gossypium barbadense[J].Crop Science (2024).
[3] 宋东博,苏飞鸿,郭旺珍,何丹,顾爱星(通讯作者),棉花黄萎病拮抗菌KF-43-1的鉴定与三种处理田间防治效果对比[J].微生物学通报,2024, 51(7): 2463−2474.
[4] 欧阳单华,赵康,宋东博,柳自清,郭旺珍,刘燕,顾爱星(通讯作者),阿扎提古丽·麦麦提图尔,艾力卡尔江·艾麦尔,35份棉花品系对黄萎病抗性鉴定及综合分析[J].新疆农业科学,2024,61(01):9-18.
[5] 何丹,苏飞鸿,张李娅,宋东博,夏红飞,顾爱星(通讯作者),T-DNA插入筛选海岛棉枯萎病菌致病力减弱突变体及其侧翼序列分析[J].微生物学通报,2024,51(05):1732-1740.
[6] 郭楠楠,尹旭格,刘叶等.海岛棉DAHP基因的克隆及分子特性分析[J].分子植物育种,2023,21(22):7325-7332.
[7] Baojun Liu , Guoxin Zhang ,Danbo Song,Quan Wang ,Hong Li,Aixing Gu (共同通讯作者),Jianyu Bai.Complete genome sequence of a novel virus belonging to the genus Badnavirus in jujube (Ziziphus jujuba Mill.) in China[J]. Archives of Virology.2022 ,67(9):1885-1888.
[8] 李赛,高翔宇,苏飞鸿,顾爱星(通讯作者),短小芽孢杆菌KX-33做种衣剂对棉花枯萎病的田间防效[J].新疆农业科技,2022(03):39-43.
[9] Han WL, Zhao JY, Deng XJ, Gu Ax*, Li DL, Wang YX, Lu XS, Zu QL, Chen Q, Chen QJ, Zhang Jf and Qu YY. QTL mapping and identification of candidate genes for resistance to Fusarium wilt race 7 using a resequencing-based high density genetic bin map in a recombinant inbred line population of Gossypium barbadense [J]. 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 2022, 13: 815643.
[10] 赵莹莹,张军高,李进,梁晶,高翔宇,顾爱星(通讯作者), 雷斌,枯草芽孢杆菌KXZ-33与化学药剂协同防控棉花枯萎病的效果评价[J].新疆农业科学,2022,59(5):1216-1222.
[11] 刘叶,顾爱星(共同第一作者),朱琦,棉花枯萎病菌突变体库的构建及分析[J].微生物学通报,2022,49(01):125-138.
[12] 邓亚辉,白合提尼沙·艾海提,宁硕,陈全家,曲延英,刘叶,郭楠楠,顾爱星(通讯作者).新疆棉花黄萎病新型菌株NH1致病性鉴定及抗病分析[J].分子植物育种,2021,19(10):3407-3414.
[13] 柳自清,张博然,顾爱星(通讯作者).几种杀菌剂对棉花枯萎病的田间防效评价[J].农业与技术,2021,41(09):21-26.
[14] 刘叶,阿依保他·托合达白,郭楠楠,柳自清,张博然,朱琦,顾爱星(通讯作者).农杆菌介导的棉花枯萎病菌转化体系的优化[J].微生物学通报,2021,48(09):2991-3001.
[13] 柳自清,张博然,刘叶,郭楠楠,顾爱星(通讯作者).短小芽孢杆菌 KX-33 做种衣剂对棉花枯萎病的盆栽防效[J].新疆农业大学学报,2020,43(05):323-329.
[14] 张博然,柳自清,刘叶,郭楠楠,雷斌,顾爱星(通讯作者).三种药剂对棉花黄萎病的田间防效测定[J].新疆农业大学学报,2020,43(04):235-240.
[15] 荆珺,张桦,陈全家,郭楠楠,朱琦,刘叶,顾爱星(通讯作者).陆地棉 GhDAHP 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J].分子植物育种,2020,18(8):2431-2438.
[16] Yao ZP, Chen QJ, Chen D, Zhan LL, Zeng K, Gu AX, Zhou J, Zhang Y, Zhu YF, Gao WW, Wang LP, Zhang Y and Qu YY. The susceptibility of sea-island cotton recombinant inbred lines to Fusarium oxysporum f. sp. vasinfectum infection is characterized by altered expression of long noncoding RNAs. Sci Rep 9, 2894 (2019)
[17]李周博,郭楠楠,古丽罕·如则,努尔比叶·吐尔洪,顾爱星(通讯作者). 转基因棉花抗黄萎病研究进展[J].新疆农业科技,2019,(6):33-34.
[18]朱琦,张春竹,顾爱星(通讯作者). 3株棉花黄萎病菌拮抗菌株生防、促生效果研究[J].新疆农业大学学报,2019,42(6):418-423.
[19] 袁晓娟,尹旭格,曹欣,刘跃,米热古丽·吉力力,朱琦,刘叶,郭楠楠,顾爱星(通讯作者).含短小芽孢杆菌的种衣剂对棉花枯萎病防治效果的研究[J].新疆农业大学学报,2019,42(5):365-371.
[20] 李海薇,侯仙,王梦瑶,邓亚辉,张桦,顾爱星(通讯作者).海岛棉枯萎病病原菌分离及室内药剂筛选[J].中国农学通报,2019,35(9):68-74.
[21] 藏旭阳,代培红,李继洋,蒲艳,顾爱星(共同通讯作者),刘晓东(共同通讯作者).棉花 U3和 U6启动子在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体系中的功能鉴定[J].棉花学报,2019,31(1):31-39.
[22] 李海薇,靳改龙,蔡晓峰,张渴锐,陈全家,顾爱星(通讯作者).两种杀菌剂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比较[J].植物保护,2018,44(3):225-229.
[23] 李海薇,韩万里,王梦瑶,罗明,韩剑,顾爱星(通讯作者).棉花枯萎病拮抗短小芽胞杆菌筛选鉴定及生防研究[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8,34(3):440-448.
[24] 吴曰福,顾爱星,王洪凯.碱蓬根系嗜盐耐盐真菌的分离与鉴定[J].浙江农业学报,2018,30(4):649-655.
[25] 侯仙,李海薇,马小龙,刘海洋,邓亚辉,顾爱星(通讯作者). 棉花黄萎病拮抗真菌的筛选鉴定及其室内盆栽防效[J].新疆农业大学学报,2018,41(1):42-47.
[26] 藏旭阳,代培红,李继洋,蒲艳,顾爱星(共同通讯作者),刘晓东(共同通讯作者)一种海岛棉U6启动子在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体系中的功能鉴定[J].新疆农业大学学报,2018,41(1):31-35.
[27] 刘凡,李敏顾,顾爱星,李克梅(通讯作者),范钧星,玛依古丽·安那提、薰衣草精油对几种植物病原菌的抑菌作用[J].新疆农业科学,2017,54(5):938-944.
[28] 张海萍,马前程,麻浩,哈那提别克,顾爱星(通讯作者). 黄萎病菌激活蛋白的提取及对棉花发芽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7,45( 5):96-98.
[29] 顾爱星(通讯作者),蔡晓峰,李海薇. 海岛棉、陆地棉及杂交后代枯萎病抗性与产量因素的相关关系分析[J].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2017,40(3):111-116.
[30] 陈民志,张海萍,曲延英,朱荷琴,叶武威,马前程,刘莎,聂梦颖,顾爱星(通讯作者). 新疆棉花黄萎病菌生理型鉴定[J]. 江苏农业科学,2017,45(4):70-72.
[31] 贾彦凤,李林芝,魏家萍,王泽,阿不都克玉木·米吉提,顾爱星,张桦,麻浩*.鹰嘴豆α-淀粉酶抑制剂基因CL-AI的原核表达、纯化及生物学特性[J].核农学报,2017,31(5): 0852-0861.
[32] 王丽丽,蔡超,罗明,顾爱星,王慧,李克梅*. 马铃薯黄萎病研究现状[J].生物安全学报,2017,26(1):30-38.
[33]张迎春,顾爱星(通讯作者). 4种拌种剂对食用向日葵种子活力与幼苗生长的影响[J].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2016,39(6):463-466.
[34] 马前程,王丽丽,张海萍,郭文超,曲延英,顾爱星(通讯作者). 棉花黄萎病抗性鉴定及抗病相关的分子标记检测[J].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2016,39(3):198-205.
[35] 郝蔚,王丽丽,景伟文,李克梅,陈全家,李丹,顾爱星(通讯作者). 接种落叶型黄萎病菌棉株的棉酚和单宁含量与抗病性的关系[J]. 江苏农业科学,2016,44(2):147-151.
[36] 郑子漂,曲延英,王丽丽,张亚男,王亚军,韦静,顾爱星(通讯作者). 不同贮藏条件下棉花叶片 DNA 提取效果分析[J]. 山东农业科学, 2015,47(8):11-13.
[37] 顾爱星,Jinggao Liu,李丹,陈全家,王莉萍,曲延英. 棉花黄萎病抗性影响因子连锁的分子标记筛选[J]. 新疆农业科学,2015,52(3):493-502.
[38] 李丹,吐尔迪·吐尼亚孜,王丽丽,麦吾兰江·麦麦提,王莉萍,曲延英,顾爱星(通讯作者). 棉花抗黄萎病性与叶片保护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的关系[J].新疆农业大学学报,2014,37(1):131-136.
[39] 郝小燕,顾爱星,刘众悦,麻浩. 鹰嘴豆种子发芽和成熟过程中α-淀粉酶抑制剂的活性研究[J].广西植物,2013,36(5):87-92.
[40] 顾爱星,棉花黄萎病抗病性分析和分子标记筛选[J]. 新疆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
[41] 顾爱星,曲延英,鲁狄君,麦吾兰江· 麦麦提,李丹. 不同品种(系)棉花的黄萎病抗性及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J].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2013,36(1):56-60.
[42] 麦吾兰江·麦麦提,顾爱星(通讯作者),曲延英,孜拉吉古丽·库地热提,李丹. 不同棉花品种抗黄萎病性与其组织结构的关系[J].新疆农业科学,2013,50(11):2092-2102.
[43] 余莉,顾爱星(通讯作者),班娜,麦吾兰江· 麦麦提,李丹.黄萎病田种植3年的棉花种子带菌率及活力测定[J].种子,2013,32(8):78-80.
[44] 陈磊,李吉琴,刘艳,陈全家,顾爱星,马顺尧,柴颜军,郑炜佳,曲延英*. 枯萎病对海岛棉产量因素及相关指标的遗传分析[J].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2012,35(3):184-188.
[45] Wang XS, Liu Y, Jia YY, Gu HY, Ma HY, Yu T, Zhang H, Chen QJ, Ma L, Gu AX, Zhang JS, Shi SB, Ma H*. Transcriptional responses to drought stress in root and leaf of chickpea seedling[J]. Molecular Biology Reports,2012,39(8):8147-8158.
[46] 顾爱星,张桦,张翠芳,张璐,高微,颜君,艾山江∙艾则孜. 苏云金芽孢杆菌cry 3基因的克隆和筛选[J].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2011,34(2):156-160.
[47] 顾爱星,张翠芳,曲延英,郭庆元. 棉花组织结构与黄萎病抗性的关系[J]. 植物病理学报,2011,41(5):502-508.
[48] 顾爱星,范燕敏,武红旗,靳瑰丽,朱进忠,热孜万古丽. 天山北坡退化草地土壤环境与微生物数量的关系[J]. 草业学报,2010,19(2):116-123.
[49] 顾爱星,张翠芳,曲延英. 不同棉花品种(系)的黄萎病抗性及其与经济性状的相关性[J]. 西北农业学报,2010,19(11):58-63.
[50] 张翠芳,顾爱星(通讯作者),曲延英,张华,张飞,宋鹏阳,王都飞. 温室检测棉花黄萎病抗性的4种接种方法比较[J].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2010,33(3):197-201.
[51] Song FP,Zhang J,Gu AX,Wu Y,Han LL,He KL,ChenZY,Yao J,Hu YQ,Li GX,Huang DF. Identification of cry1I-Type Genes from Bacillus thuringiensis Strain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Novel cry1I-Type Gene[J]. 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2003,69(9):5207–5211.
[52] 顾爱星,张艳,石书兵,马林. 秸秆覆盖法对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J].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2005,28(4):64-68.
[53] 顾爱星,潘映红,王子霞,杨克锐,海热古力. 冬性面包小麦品系88-137种子蛋白抗虫性的研究[J]. 新疆农业科学,2006,43(5):410-412.
[54] 顾爱星,李贤超,王登元,白龙英,田明昭. 转基因苏云金杆菌在环境中的残留和扩散测定[J].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2007,30(2):60-63.
[55] 张新玲,王哲,石书兵,王芳,顾爱星. 甘草栽培种乌拉尔红皮的核型分析[J].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2008,31(2):39-42.
[56] Guangjun Wang, Jie Zhang, Fuping Song, Aixing Gu, Ahtam Uwais, Dafang Huang. Recombinant Bacillus thuringiensis strain shows high insecticidal activity against Plutella xylostella and 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 without affecting non-target species in the field[J]. Journal of Applied Microbiology, 2008,105:1536-1543.
【教研论文】:
[1] 郭忠军,开丽曼·帕尔哈提,顾爱星*.新疆高校研究生辅导员核心素质能力探寻[J].成才,2022(10):71-72.
[2] 于月华,倪志勇,顾爱星,王希东,孙玉芳.农科类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36(10):252-255.
[3] 苏豫梅,张桦,姚正培,刘超,倪志勇,顾爱星.基于翻转课堂的《基础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及实施[J]. 教育现代化 ,2019,6(68):60-61,72.
[4] 代培红,曲延英,李月,顾爱星*.加强高校实验室管理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J].高教学刊,2018(6):138-140.
[5] 任燕萍,倪志勇,姚正培,顾爱星,张桦.《生物技术综合实验》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创新[J].教育教学论坛,2017,18(5):178-179.
[6] 顾爱星,罗明,韩剑,周刚,曲延英. 高校微生物学授课形式改革与实践[J]. 教育教学论坛,2015,(20):136-138.
[7] 顾爱星,罗明,韩剑,周刚,开赛尔. 举办大学生专业技能大赛提高实践能力的探析[J]. 教育教学论坛,2013,(39):205-206.
[8] 开赛尔·艾斯卡尔,张旭辉,顾爱星. 端正大学生入党动机的对策和实效[J].学园,2012,(5):3-4.
[9] 顾爱星,张旭辉. 张弛有度,“情”、“管”交融[J]. 新疆社会科学,2006(专刊):224-225.
[10] 顾爱星,罗明,周刚. 加强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J].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2006(专辑):65-67.
[11] 罗明,顾爱星,周刚. 微生物学课程多媒体教学模式的研究[J].新疆农业大学学报,2006(专辑):17-19.
[12] 罗明,顾爱星,周刚. 优化微生物学课程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5):110-113.
【专著】:
[1] 朱进忠主编,靳瑰丽,孙宗玖,安沙舟,鲁为华,范燕敏,郑伟,张鲜花,顾爱星,刘洪来,宋智芳,侯钰荣,余博,王彩虹,王东江,陈乐宁,陶梦,张勇娟,王吉云,崔国盈. 伊犁绢蒿土壤生态系统退化研究(第八章退化伊犁绢蒿荒漠草地的恢复––第七节 恢复过程中草地土壤性质的变化),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39.8万字,2013.
[2] 董汉松主编,陈雷,邹坤坤,包志龙,陈晓晨,顾爱星,丁胜利,李萍,李洪连,等. 植物分子免疫学,北京:科学出版社,42.3万字,2020.11.
【奖励】:
[1] 2023.03,“分子植物病理学”课程获得2023年新疆农业大学研究生教育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大赛“优秀奖”,5人第1;
[2] 2022.11,“新时代地方院校拔尖创新农科人才“涂治”培养体系开创与实践”获新疆农业大学“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8人第5;
[3] 2020.09, 沙依巴克区八一片区党工委“抗疫先锋”称号;
[4] 2019.10,新疆农业大学“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先进个人;
[5] 2018.09, 新疆农业大学“2018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指导教师;
[6] 2018.09,新疆农业大学“2018年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先进个人;
[7] 2016.10,新疆农业大学“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学生评教优秀”;
[8] 2016.03,新疆农业大学“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学生评教优秀”;
[9] 2014.12,新疆农业大学“优秀校级教研教改项目”,5人第1;
[10] 2014.06,新疆农业大学“2012-2014年度优秀共产党员”;
[11] 2012.03,新疆农业大学“2011年度工会积极分子”;
[12] 2012.06,新疆农业大学“2010-2012年度优秀共产党员”;
[13] 2011.05,顾爱星*、范燕敏、武红旗、朱进忠、靳瑰丽, 天山北坡退化草地土壤环境与微生物数量的关系,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厅,第十一届自然科学论文三等奖;
[14] 2008.03,新疆农业大学“2006-2007学年优秀班主任”;
[15] 2008.06,新疆农业大学“新疆农业大学道德模范”团结友爱模范;
[16] 2007.05,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第七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高教理科组优秀奖,3人第2;
[17] 2007.05,共青团中央、国家民委、全国青联“第五届全国各族青年团结进步优秀奖”,个人奖;
[18] 2007.03,新疆农业大学“2005-2006学年优秀班主任”;
[19] 2001.04,论文“新疆大赖草DNA导入春小麦获得大穗品系的细胞学鉴定”获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第六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5人第2;
[20] 2006.06,“《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获新疆农业大学新疆农业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4人第2;
[21] 2006.1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教学成果三等奖,4人第2;
[22] 2006.06,《微生物学》获自治区教育厅精品课程,5人第2。
【成果】:
[1] 国家发明专利(已提交):顾爱星、刘保军、宋东博、何丹.白浅灰链霉菌KF-43-1及其生物菌剂和应用,中国
[2] 团体标准:顾爱星, 陈全家, 刘燕, 何丹, 高翔宇, 李海薇, 靳改龙, 郭旺珍, 苏飞鸿, 欧阳单华, 宋东博. 新农大棉4号高产栽培技术.已发布,新疆微生物学会,标准编号:T/WSWXH 008—2024
[3] 团体标准:顾爱星, 刘燕, 宋东博, 高翔宇, 李海薇, 靳改龙, 郭旺珍, 何丹. 棉花枯萎病拮抗细菌防治效果评价方法. 已发布,新疆微生物学会, 标准编号:T/WSWXH 009—2024
[4] 国家发明专利:刘海洋,雷斌,努尔孜亚·亚力买买提,李进,张仁福,周小云,杜鹏程,姚举,张军高,熊黎黎,王伟,顾爱星. 一株防治棉花苗期根腐病的莫海威芽孢杆菌及其应用,已授权,中国,专利号:ZL 201911304928.8
[5] 国家发明专利:王占奎,顾爱星,葛杰,马洪雨;苑炜. 鹰嘴豆种子中蛋白类型α-淀粉酶抑制剂的提取分离方法,已授权,中国,专利号:201210500059.8
[6] 鉴定成果:2000年12月,“用花粉管途径将新疆大赖草DNA导入普通小麦的理论研究”获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术厅科学技术成果鉴定,成果登记号:(01)新科鉴字第001号(第9名/1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