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生物种业发展需求,构建“四维”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2-07-04浏览次数:264

一、成果背景

生物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新疆以其独特的光温资源成为我国生物种业的主战场。2007年在新疆注册的种业公司已达 100余家,而我区高层次种业人才却几乎为零。为了满足种业需求,提升我区种业的竞争实力,种子人才培养迫在眉睫。2007年我校成功申报了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2008年成为首批自治区重点产业紧缺人才专业加以建设,在专业建设中明确了“以种业需求为导向;已深入企业提升实践能力为切入点,以满足种业高层次人才需求为目标”的理念。通过5年的实践取得了成效,为教育服务社会和培养农林卓越人才奠定了基础。

二、成果内容

1.以满足种业需求为宗旨,构建“四维”人才培养模式

1)根据用人单位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突破了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仅由校内专业教师制定或照搬其他院校的模式,积极吸纳种业高管、种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营销人员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有机地整合了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固有体系和种业对人才应具备技能的需求,构建“四维”人才培养模式,即紧紧围绕生物产业的四个产业环节(新品种培育、种子生产、种子加工、种子经营),综合四个专业领域(育种、生产加工、营销,管理)课程,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包括: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逆向适应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培养知识结构综合、业务素质全面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2)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以适应种业发展需求

围绕“四维”体系,合理的设置了课程,围绕新品种选育设置了遗传学、作物育种学和作物栽培学课程;围绕种子生产设置了种子生物学、种子生产原理与方法、种子病虫害防治课程;围绕种子加工设置了农产品储藏与加工、种子加工与贮藏和种子加工员模块式培训等课程;围绕种子经营设置了种子市场营销学、种子法律法规、会计学原理等课程。四维学习使学生掌握了种业的运营的内涵,为学生就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根据种业的需求,实行了“一班一计划”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每年收集种业对人才培养的反馈意见,并根据所提意见,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随时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2007年专业成立初始到2011年人才培养方案,都在不断地修订和完善中,其中突出的几个方面是:为了适应现代种业的发展,增加了分子生物学课程,提高了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鉴于种业在新疆的快速发展,引种、调种日益频繁,种子的病虫危害成为焦点问题,将种子病虫害防治课程分设两门课,分别是种子虫害防治和种子病害防治,增加了学时;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将种子加工与贮藏、种子生产原理与方法等课程的实验课独立设课增加了学时数。大幅度压缩了专业基础及专业课的理论学时数,使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更趋合理。

3)改革教学模式,突出能力培养

以能力培养为核心,革新教学理念,强化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积极推行“项目教学”法,针对所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确定项目任务,由学生分组研究、讨论、总结完成,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调动学生主动学习、沟通、表述、综合知识的积极性。2008年以来先后在开设的《种子市场学》和《种子检验技术》任课教师高文伟、《种子加工与贮藏》任课教师陈全家、《种子生物学》任课教师王芳对种子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课程的授课方式采用“项目教学”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种子生物学》课程赵莉老师采用知识竞赛的考试方式,由学生出题、担任评委考核,推动学生主动参与思考创新。

注重从理论到实践、从基础到应用、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四个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请进企业高管及技术人员来校讲课和把课堂设置在生产一线的方式,让学生的学习贴近种业,如在开设种子加工与贮藏课程时,把学生带到生产一线,请种业技术人员进行现场讲解,加深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同时通过设置职业技能教育模块课程,为学生取得职业资格证、顺利就业提供了便利,先后输送10名学生到南京农大、中国农大、山东农大和湖南农大参加毕业实习。

2、建立了服务种业的“多层递进”的实践教学模式

能力必须在应用实践中培养,实践教育是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成长的必由之路。坚持大学四年实践不断线,在大学一年级以基础课的实验和作物识别为主,聘请种业高管举办讲座和到种业参观,使学生对种业有初步的认识;;二年级以专业基础课的农事操作训练和专业劳动为主,结合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的相关学习,在校内实验室及实习实训基地模拟种业的实践内容,如种子加工与贮藏课程,在实验室完成模拟的种子筛选、包衣、包装等过程;种子生产原理课程则在三坪农场农学院实习实训基地进行模拟种子生产的全过程。大三、大四学生到种子公司或企业的种子生产、加工、检测、贮藏基地实习支农、顶岗实习,通过顶岗实习,在种子企业内完成种子生产、加工、经营的全过程的实训。毕业环节采用双导师负责制(企业和学校),要求针对企业存在问题开展研究,开展“为所在种业提建议活动”,以为企业提出建议被采纳作为实习合格标准之一。目前有21名学生提出了53条建议被企业采纳。设立大学生创新项目,引导学生参与教师科积课题,组织举办多种多样的学科竞赛和实践技能操作大赛。学院出资,近年先后由赵莉教授主持的昆虫标本的制作、高文伟副教授主持的种子生活力的测定和于月华主持的植物根尖染色体玻片的制作及观察等共计六项实验操作技能竞赛。已形成从“认知――模拟――顶岗――创新”四个层次,逐步递进,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

为了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学习与创新能力,学院建立了种子生物综合实验室、种子发芽室、种子贮藏与加工实验室以及种子生产实训农场,先后购置了小型台式高速冷冻离心机、等227台件,合计145.6万元,改扩建了种子分子检测实验室、种子常规检测实验室、种子加工实验室三个多媒体实验室,一个多媒体数码互动实验室,筹建了三坪农场农学院实习实训基地。

在积极整合学院内实验室的基础上,拓宽外部实训渠道,在阿克苏初建了100亩校外实习基地,与在疆的大型种子公司合作,采用校企共建形式,先后在华西种业、康地种业等6家疆内大型种子企业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与金粒种业签订实习合作协议,其每年向我校提供5万元奖学金支持本专业发展。

3、打造一支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师资队伍

1利用社会资源办专业

人才培养的关键是师资队伍的建设,我校种子专业是新建专业,师资力量缺乏。为了能培养出既掌握理论知识又能培养确实能在生产一线发挥作用的人才,我们整合、优化了种业、内地高校和我校优质教学资源,聘请内地高校教师承担种子科学研究相关课程、种业高管及高级技术人员承担种子工程相关课程、我校教师则承担基础课程的教学,集社会力量办学。

1   聘请的内地教授和企业高管开设的课程及讲座情况表

姓名

授课名称

授课时数

工作单位

孙庆泉

种子加工与贮藏

34

山东农业大学

张海青

种子生产原理与方法

34

湖南农业大学

麻浩

种子检验技术

34

南京农业大学

王建华

国内外种业的发展现状

2

中国农业大学

杨军善

新疆种业的发展现状

2

华西种业

 

2)采用“一对一”的形式提升我校师资水平

为了提高我校教师的专业水平,特聘内地高水平院校相关专业的教授 “一对一”的对我院专业教师进行培训;通过培训我校教师已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2     内地高校教师与我校教师“一对一”的培训情况表

 

职称

单位

承担课程

对接教师

孙庆泉

教授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

种子加工与贮藏

陈全家、克尤木

陈光辉

教授

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种子市场与营销

耿红伟、加米拉

张海清

教授

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种子生产原理与方法

白光红、玛依拉

 

教授

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

种子检验技术

高文伟、萨娜瓦尔

 

目前我校种子专业的部分教师己获得了种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2名教师讲授的课程《种子生物学》、《遗传学》成为自治区精品课程加以建设,《种子加工与贮藏》和《种子检验技术》成为校级精品课程加以建设。已完成《种子病理学》、《新疆种子害虫防治学》、《种子分子生物学》等教材的编著工作。自编了《品种区试及统计分析习题集》、《遗传学习题集》和《遗传学实验指导及实验报告册》。通过建设,形成了一支民汉教师共同提高的师资队伍。在专业建设的同时不断扩大学校对外的影响,先后承办了 “全国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及种子产业发展研讨会” 和“全国种子科学技术与产业发展研讨会”,在疆内外有了较大的影响。我校1位教师成为全国种业协会副理事长,1位教师成为全国农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种业领域协作组成员,另有1位教师被种业聘为专家。主编、参编了种子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多部教材。

三、成果应用及效果

5年多来,已培养两届毕业生70余名。其中有35名学生参加了大学生创新项目,有7名学生发表了学术论文。学生为所在种业实习过程中共提出建议246条,53条部分被企业采纳。有7名学生获得校级优秀毕业论文。

由于我校种子专业学生知识综合,能力全面,实习过程中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064班的刘刚同学,因工作业绩突出,一年后被任命为新疆惠生佳禾种业有限公司北疆片区区域经理,黄兴同学,毕业后在农四师七十五团一连任技术员,现也被破格提拔为科技副连长。目前先锋种业、先正达种业等跨国种业公司和新疆康地种业、新实良种等国内大型企业均主动到我校寻求合作,本专业本科生就业率达到100%2011年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成为自治区本科生就业先进单位。

本成果在新疆农业大学校级教学成果奖评定时被评为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