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教育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本科生教育   教学大纲
作物栽培学课程教学大纲
发布人:       来源:农学院      发布时间:2020-04-16      

一、基本概况

课程名称:作物栽培学(Crop Cultivation Science)

课程代码:131010200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时/学分:68/3.5 其中理论课48学时,实验课20学时

需预修课程: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土壤学、农业气象学、农业昆虫学、植物病理学、农业生态学等。

适用专业:适用农学、种科、植保、园艺等专业的本科教学。

课程简介

《作物栽培学》是研究农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探索通过人为调控技术和优化决策等途径,实现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应用性科学。

作物的生长发育包括个体发育、群体建成和产量、品质的形成等许多规律性的过程,这些规律只有在一定的环境条件或生态条件下才能表达出来,这就是作物对环境的反应和适应。作物与环境因素有各种规律性的联系,环境的变化直接影响到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品形成的数量和质量。研究作物的这些机理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以利用和创造各种影响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因素,提出最佳栽培调控措施,使作物生产向着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方向发展。

二、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达到以下要求:

1.理论、知识目标:作物栽培学是农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主干课,是一门专业性、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全面系统学习,使学生能了解各种农作物的经济价值和发展前景,掌握作物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以及栽培技术措施的基本原理,学会进行作物栽培试验研究的基本技能。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具备从事作物栽培科学研究的能力。使学生能从涉及作物生存和生活环境的气象、土壤、化控、病虫害防治以及作物本身的某一方面阐释与作物生产有关的现实问题,并能初步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3.达成目标: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在今后的农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中运用所学知识。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一章 概述(讲课4学时;实验0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作物栽培学的性质、任务和研究方法

一、作物栽培学的性质和任务

二、作物栽培学的理论基础

三、作物栽培学的特点和研究法

四、作物栽培学的起源、形成和发展及成就

第二节 作物的起源及分类

一、作物的概念

二、作物的起源和起源中心

三、作物的分类

第三节 我国主要优势农产品种植区划

一、我国的种植业区划

二、世界主要作物分布

三、我国的主要作物分布

四、新疆农作物种植特点

教学要求:

明确本章各节内容中涉及的基本概念;了解作物的起源、分类、分布和我国的种植业分区及作物栽培学的一般研究方法。

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作物栽培学的性质、任务和研究方法;作物的概念和分类。

难点:作物栽培学的性质和特点;作物的分类依据和类型。

第二章 作物的生长发育及群体调控(讲课4学时;实验0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作物生长发育特点

一、作物的生长发育特点

二、作物的生育期和生育时期

第二节 作物生长的相关关系

一、作物生育的一般进程

二、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系

三、地上部生长和地下部生长的关系

四、作物器官同伸关系

五、个体和群体的关系

第三节 作物群体结构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一、作物群体

二、作物群体的结构

三、作物群体结构及物质生产的影响因素

教学要求:

掌握作物生长发育、群体发展动态、产量和品质的形成及其与环境条件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

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作物生长发育规律、作物群体结构及其发展变化规律和影响作物生长的环境因素。

难点:作物生育的一般进程和器官同伸关系;作物群体的层次结构特征。

第三章 作物产量、品质和效益(讲课4学时;实验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作物的产量形成

一、作物产量

二、产量构成因素

三、作物产量形成特点

四、作物的“源、流、库”理论及其应用

五、作物的产量潜力

第二节 作物的品质和效益

一、作物品质的概念

二、影响作物产品品质的因素

三、提高作物产品品质的途径

四、作物产量与品质的关系

教学要求:

认识作物产量和品质形成的机理、作物的产量潜力、障碍产量的品质提高的因素及提高产量和品质的途径。

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形成规律及提高产量和品质的途径。

难点:产量形成的生理机理。

第四章 小 麦(讲课12学时;实验8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一、小麦在粮食生产中的地位

二、世界小麦生产概况

三、我国小麦生产概况

四、新疆小麦生产概况

第二节 小麦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一、小麦的一生与阶段发育特性

二、小麦的器官建成

三、小麦生长发育三大规律

四、小麦产量与品质形成

第三节 冬小麦栽培技术

一、播前准备

二、播种

三、冬前及冬季田间管理

四、早春田间管理

五、中期田间管理

六、后期田间管理

七、收获

第四节 春小麦栽培技术

一、春小麦生长发育特点

二、春小麦栽培技术特点

第五节 小麦滴灌栽培

教学要求:

了解小麦的生产概况和生长发育过程;小麦对土壤条件的要求及整地技术及小麦的收获时期及收获方法。掌握小麦的产量形成;小麦的阶段发育理论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小麦的种植密度、营养特性和需水特性;小麦各生育阶段的生育特点、苗情诊断和追肥技术及原理。

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1.小麦生长的生物学规律和栽培的生理学基础。

2.小麦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难点:掌握小麦的阶段发育特性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小麦的产量构成因素及各因素形成过程、小麦出苗分蘖阶段的生育特点和栽培技术及原理;小麦各生育阶段的苗情诊断技术;小麦拔节孕穗期追肥技术及原理。

第五章 棉 花(讲课12学时;实验8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一、棉花生产在国民经济中意义

二、世界和中国棉花生产概况

三、新疆棉花生产情况

第二节 棉花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一、棉花的生育进程

二、棉花器官的形成

三、棉花的蕾铃脱落

四、棉花的生活条件

第三节 棉花栽培技术

一、因地制宜,选用优良品种

二、合理密植,建立适宜的群体结构

三、播前准备

四、苗期管理

五、花铃期管理

六、吐絮期管理

第四节 新疆棉花产量、品质及全程机械化管理下农艺配套技术

一、新疆棉花生产情况

二、新疆棉花种植方式的演变及产量提高过程

三、新疆棉花品质现状分析

四、新疆棉花全程机械化生产的农艺配套技术

教学要求:

了解棉花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掌握棉花栽培的生物学基础和栽培技术。掌握膜下滴灌栽培技术的增产原理;各生育阶段的栽培技术要点;棉花个体发育与群体生长、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及如何协调;各生育期的生长发育特点。

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棉花栽培的生物学基础和栽培技术。

难点:棉花栽培技术中各个田间管理环节的综合应用。

第六章 玉 米(讲课12学时;实验0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一、玉米生产的重要性

二、玉米生产概况

三、玉米的分类

第二节 玉米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一、玉米的一生

二、玉米的器官建成

三、玉米的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环境条件

第三节 玉米栽培技术

一、播种技术

二、施肥技术

三、灌溉技术

四、田间管理

教学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玉米的生产概况、玉米的主要用途及玉米的分类与我国玉米产区分布。理解玉米的生长发育阶段与产量形成。掌握玉米的田间管理技术。

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是掌握玉米在各个生长发育阶段的生长发育特性、对环境条件的基本要求以及为满足其基本要求而采取的栽培措施。

难点: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

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理论闭卷:50%;实验技能:30%;考勤、提问:10%;课堂作业:10%。成绩在60分以上作为合格成绩,可获得学分;成绩在60分以下,则需要重修。

五、教材及参考书目

教材:《作物栽培学》,王荣栋、尹经章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社,2015年,ISBN9787040418811

参考书目:

1.《作物栽培学概论》,杨守仁、郑丕尧主编,农业出版社,1989年,ISBN9787109006294

2.《作物栽培学总论》,董钻、沈秀英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ISBN9787109148963

3.《农作物概论》,王璞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4年,ISBN9787810666893

4.《作物栽培学各论》,于振文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ISBN9787109179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