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概况
课程名称:普通植物病理学(General Plant Pathology)
课程代码:231010027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时/学分:78/4.5(其中理论58学时,实验20学时)
需预修课程:微生物学
适用专业:植物保护专业的本科教学
课程简介
l本门课程是植物保护专业本科教学的重要专业基础课,是一门主要讨论植物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病害发生的普遍规律及病害防治的普遍原理和方法的生物学科。其开设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植物病害的现象,发生原因和一般发生发展规律以及防治原理,从而为“农业植物病理学”、“植物病虫害防治学”、“园艺植物病理学”、“生物防治”等应用性较强的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植物发生病害的病原生物及环境条件,这些因素引起植物发生病害的机制,病原和寄主之间的相互关系,植物病害的流行和预测,控制病害发生及减轻植物因病害造成损失的各项措施。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实验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课程讲授同时还要进行病害研究方法的训练,因此要求学生多观察、多动手完成实验,要求并促使学生养成平时多采集、多观察、多鉴定的习惯。力争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加强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达到以下要求:
1.理论、知识目标:掌握植物病理学的基本概念、植物病害的相关基本概念、原理等基础知识:植物病害的本质、病害的诊断原理、病原学原理、病害的侵染循环,病原物与植物互作原理、流行病学原理、病害防治原理等。
2.能力目标:使学生掌握病害诊断、病原鉴定及病害的流行、预测,病害的防治技术综合应用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植物病理学的重要意义。
3.达成目标:本课程主要与植物保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毕业要求的第3和4条相对应。本课程对应人才培养方案中毕业要求学生具有植物病理学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和科研创新性思维。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热爱专业的思想,为进一步学习农业植物病理学等后续专业课程打下扎实基础。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一章 绪论(讲课4学时;实验2学时)
教学内容:
1.植物病害;
2.植物病害的症状;
3.植物病原生物的类群;
4.植物病原生物的侵染原理;
5.植物病理学简史。
教学要求:
使学生了解植物病害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及近代植物病理学的发展,对植物病害和侵染性病害的基本概念有准确、清晰的认识,并学习我国老一辈植物病理学家的敬业精神和优秀品德,培养学生热爱课程、热爱专业的思想感情。
掌握植物病害病原物五大类:菌物、细菌、植物病原线虫、病毒和寄生性种子植物的基本概念、分类类型及其生物学分类地位。
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植物病害的重要性,植物病害的概念,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基本概念。
难点:各种病状和病症的类型和特点。
第二章 植物病原菌物(讲课20学时;实验14学时)
教学内容:
1.菌物的一般性状和分类;
2.根肿菌门菌物;
3.卵菌门菌物;
4.壶菌门菌物;
5.接合菌门菌物;
6.子囊菌门菌物;
7.担子菌门菌物;
8.半知菌类菌物;
9.植物菌物病害诊断要点物病害诊断要点。
教学要求:
在植物侵染性病害中,约70~80%是由菌物引起的,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菌物赖以识别的形态特征和主要的生物学特性以及菌物病害的主要特点;菌物的分类系统及各个门或类菌物的主要形态特征以及种类,熟悉掌握一些引起植物病害的重要的属的特征及其病害种类。
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菌物各个门或类的营养体及繁殖体形态特征;各类病原物的分类类型及其引起植物病害的常见症状。
难点:熟悉一些引起植物病害的重要的属的分类依据及主要特征。
第三章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讲课4学时;实验1学时)
教学内容:
1.原核生物的一般概念;
2.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侵染与传播;
3.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主要类群;
4.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病害的诊断。
教学要求:
了解植物病原原核生物所包括的常见病原细菌和难培养菌以及它们的性状特征、引致植物病害的特点,并对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分类现状有初步的了解。
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常见植物病原细菌的与分类、鉴定有关的重要性状特征,引致植物病害的特点,重要属的特征及代表性病害。
难点:常见植物病原细菌和难培养菌的与分类、鉴定有关的重要性状特征,引致植物病害的特点,重要属的特征及代表性病害。
第四章 植物病毒(讲课4学时;实验1学时)
教学内容:
1.植物病毒病和病毒的一般性状;
2.植物病毒的复制和增殖;
3.植物病毒的传播和移动;
4.植物病毒的分类与命名;
5.重要的植物病毒属及典型种;
6.亚病毒;
7.植物病毒病的诊断。
教学要求:
了解植物病毒的一般性状、传播方式以及植物病毒病的特点和诊断上要注意的问题,并对病毒的分类和命名有初步的了解;同时介绍类病毒的特点及其引致的病害。
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植物病毒的本质和昆虫的传毒机制是重点。
难点:植物病毒病症状表现的变化和诊断。
第五章 植物病原线虫(讲课4学时;实验1学时)
教学内容:
1.植物病原线虫的形态与结构;
2.植物病原线虫的生活史和生态学特点;
3.植物病原线虫的寄生性和致病性;
4.植物病原线虫的主要类群;
5.植物线虫病害的诊断;
6.植物病原原生滴虫。
教学要求:
讲述物线虫概述,着重讲解植物线虫、植物寄生线虫和植物病原线虫的区别,植物病原线虫的形态结构。
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以农作物根结线虫病为重点病例,着重讲解与植物线虫病害防治密切相关的线虫生物学、生态学特点。
难点:植物线虫形态结构的识别。
第六章 寄生性植物(讲课2学时;实验1学时)
教学内容:
1.寄生性植物的一般性状;
2.寄生性植物的繁殖与传播;
3.寄生性植物的主要类群。
教学要求:
1.了解寄生性种子植物的主要类群以及与寄主植物的相互关系;
2.寄生性种子植物的传播及主要类群及病例。
本章重点、难点:寄生性种子植物与寄主植物的相互关系;传播方式及致病原理。
第七章 非侵染性病害(讲课1学时;实验0学时)
教学内容:
1.化学因素;
2.物理因素;
3.植物非侵染性病害的诊断。
教学要求:
了解非侵染性病害的性质、特点、症状及田间发病规律。
本章重点、难点:非侵染性病害与侵染性病害的区别。
第八章 侵染过程(讲课2学时;实验0学时)
教学内容:
1.接触期;
2.侵入期;
3.潜育期;
4.发病期。
教学要求:
在上述各病原学学习的基础上,结合各病原物的基本特征和特性,讲述病原物的侵染过程的特点,并了解这些基本原理与病害控制的关系。
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病原物侵染过程的4个阶段及其特点。
难点:4个阶段与病害控制的关系。
第九章 病害循环(讲课2学时;实验0学时)
教学内容:
1.初次侵染和再次侵染;
2.病原物的越冬和越夏;
3.病原物的传播。
教学要求:
讲述病原物的病害循环的特点,并了解这些基本原理与病害控制的关系。
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植物侵染性病害病害循环的3个基本环节。
难点:病害循环与病害控制的关系。
第十章 植物病原物生物在病害互作中的作用(讲课2学时;实验0学时)
教学内容:
1.共生、共栖和寄生;
2.植物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
3.植物病原物的致病机制。
教学要求:
在病原学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小结回忆有关寄生性的基本概念,进一步讲解寄生性与致病性的关系,病原物的致病机制。
本章重点、难点:病原物致病因素分析,寄主与病原物相互关系的遗传。
第十一章 植物的抗病性在病害互作中的作用(讲课2学时;实验0学时)
教学内容:
1.植物抗病性的概念和类别;
2.植物被侵染后的生理生化变化;
3.植物的抗病机制;
4.寄主植物与病原物的互作机制。
教学要求:
在病原学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小结回忆有关寄主对病原物侵染的反应(包括病理变化和抗性反应,以及抗病因素分析)、寄主--病原物相互关系的遗传。
本章重点、难点:寄生性种子植物与寄主植物的相互关系;传播方式及致病原理。
第十二章 植物病害的流行与预测(讲课4学时;实验0学时)
教学内容:
1.植物病害流行的系统;
2.植物病害的流行;
3.植物病害的预测。
教学要求:
在了解上述个体水平的寄主--病原物的相互关系后,进一步讲授群体水平的寄主--病原物的相互关系,即以群体的、定量的、生态的、动态的、经济的观点来阐明。
本章重点、难点:植物病害流行因素分析和对策病害的流行规律及其预测,指导病害防治。
第十三章 植物病害的诊断(讲课2学时;实验0学时)
教学内容:
1.植物病害的诊断;
2.植物病害的诊断技术。
教学要求:
了解植物病害诊断的意义和诊断程序,掌握柯赫氏法则的原理及步骤,了解植物病害的诊断要点。
本章重点、难点:柯赫氏法则的原理及步骤。
第十四章 病害循环(讲课4学时;实验0学时)
教学内容:
1.植物病害的防治原理;
2.植物检疫;
3.农业防治;
4.植物抗病品种的利用;
5.生物防治;
6.物理防治;
7.化学防治。
教学要求:
研究病害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控制病害的发生发展。通过本章的学习,对植物病害系统管理以及病害控制的综合观、生态观、经济观、社会观有清楚的认识,从而了解植物病害控制的各种方法及其原理。
本章重点、难点:植物病害控制的基本概念,IPM的概念和策略思想,各种具体方法的基本原理。
小结 (讲课1学时;实验0学时)
教学内容:
对本门课程所有知识点(病害、症状、病原、侵染过程、侵染循环、病害流行、病原与寄主植物互作、病害诊断、防治)进行归纳总结。
教学要求:
将所有知识点以“植物病理学”定义为纲要,按照逻辑性、有规律的、递进性罗列出。使学生对本门课程基本概念和理论有一个逻辑性认知后再去记忆背诵,以此提高对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和学习效果。
重点、难点:“植物病理学”定义为纲要,所有知识点将围绕它而罗列出来,要体现逻辑性。
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采用闭卷笔试50%,实验成绩30%,平时成绩(考勤、提问、作业)20%三种形式。
五、教材及参考书目
教材:
1.《普通植物病理学》,许志刚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标准书号:ISBN 978-7-040-27275-8。
2.《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许志刚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标准书号:ISBN 978-7-109-02482-3。
参考书目:
1.《草地保护学第三分册草坪病理学》,薛福祥著,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年,标准书号:ISBN 978-7-109-12967-2。
2.《植病研究方法》,方中达著,农业出版社,2008年,标准书号:ISBN 978-7-109-05255-0。
3.《植物病原细菌的分类和鉴定》,任欣正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年,标准书号:ISBN 978-7-109-02815-9。